编译自Bloomberg Business Week
2022.4.7文章《China's $2.3 Trillion Infrastructure Plan Puts America's to Shame》
据彭博专家分析,2022年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计划投入至少14.8万亿元(2.3万亿美元),以实现今年定下的5.5%的GDP增速目标。彭博评论说:“这一数字让美国显得相形见绌。”
据了解,美国国会2021年批准的基础设施一揽子计划总额为1.1万亿美元(分五年发放),不到中国的二分之一。
彭博分析,中国股市可能也会因此得到提振。中国的股市自开年以来,因为互联网平台公司和房地产行业的调整而受到影响,但制造业相对平稳。数据显示,A股主要指数下跌了13.4%,但追踪基础设施相关企业的分类指数只下跌了4.7%。
图1为2022年中国内地重大投资计划金额示意图。其中蓝圈大小对应投资的金额,比例尺如图右上所示。
表1. 2022年中国内地重大项目投资计划金额(单位:十亿元)
来源:Bloomberg
1
过半数基建投资
投向制造业和服务业
“既然中国已经拥有了基本的现代化基础设施,那么将投资重点放在制造业上是合理的。”
——钱南茜(Nancy Qian)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教授
按照传统思路,与华盛顿基建刺激计划类似,大部分基建投资应该用于交通、供水和数字基础设施。但鉴于:
中国高铁数量已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高铁数量总和的两倍,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网络,
此次的基建投入在构成比例上发生如下变化:
大约30%的投入项目是传统的基础设施,如公路和铁路,
超过50%的基建投入支持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工厂、工业园区、技术孵化器,甚至主题公园。
这种重心的转移反映出,即便中国正在向电动汽车&电池、可再生能源和微芯片等更先进的科技领域转型,中国依然下定决心确保在全球制造业中保持主导地位。
2
中国经济方向
将再次转型
回归制造业
彭博分析认为,今年将可能是中国经济回归制造业的转型之年。据了解,过去10年,在中国遏制地方政府高债务风险的政策精神指引下,基础设施投资的速度其实是逐年下降的,2021的基建行业的增长率仅为0.4%,而对比10年前,2011年的基建增长率则接近20%。
对此,曾经担任世界银行副总裁的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事实上趋势将反转。”
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制造业已从疫情中强劲复苏,在政府大幅减税的推动下,今年制造业投资预计增长10%。高盛则预计,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将达8%。
3
绿色与债务
基建转型制造业
面临的两大挑战
重回制造业的经济政策将让中国面临两大挑战:
#1 对绿色经济的挑战
考虑到很多大型项目可以不受国家能效要求的限制,因此建设过程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的Lauri Myllyvirta表示,“在经济放缓时,中国是否会坚持其基建刺激模式,是决定其未来排放路径的最大单一因素。”
但对此中国也有解决方案,大量的新投资将流向可再生能源,这将有助于从长期上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2 对债务负担的挑战
大型的基建投入可能会导致华而不实的“白象效应”,变成政府负担沉重的债务负担,让金融体系背负无法偿还的贷款。
对此,林毅夫表示,“如果能利用好这次投资基建的机会,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结果反而能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债务问题)”。
* 白象(white elephant)指那些不受欢迎的投资,它们带来的麻烦超过了它们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发生前,西方经济学家一直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然而,在疫情期间,2021年中国面临了迅速增长的出口需求,而中国的港口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甚至因为难以满足这一迅速增长的需求,而导致供应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以至于推高了其他国家的通胀。在此之后,国际上关于“中国过于依赖基建”的评论,一下少了很多。
4
2.3万亿美元基建投入的
资金解决方案
#1 省级政府发行专项债券
今年一季度,省级政府发行了1.25万亿元专项债券来为基建融资。根据中国财政部的数据,2月份发行的债券平均期限超过16年,这使得这些政府债券的还款现金流压力小于银行贷款。
#2 国有银行填补资金缺口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与计划投资规模之间存在的缺口可能由银行来填补。
按照上级要求,银行正在加快向制造业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放贷。地方政府一直在举办各种招商引资会议,鼓励银企合作。例如北京正在将其大兴国际机场周围的地区变成一个大型的电子商务和航空研究物流中心。该项目是更广泛的首都郊区开发计划的一部分,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4000亿元贷款。
#3 鼓励私营企业投资
地方政府鼓励私营企业从自身利润中增加投资。如:将于今年开工的小米汽车制造基地,该新工厂被指定为大型基建项目,小米参与投资,还能获得一些政策上的优惠,比如更方便地获得相关许可,获准在夜间施工等等。
附:建议关注的北京市“3个100”工程
2022年2月,北京市发布“3个100”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约1.2万亿元,今年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802亿元。工程包括
100个重大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包括怀柔科学城科教基础设施项目等重大科技设施平台集群项目7个;小米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项目33个;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科技创新空间资源项目21个等。
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市郊铁路亦庄线工程等铁路、高速公路项目16个等。
100个重大民生改善项目,包括政策性住房项目8个等。
今年开工的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大熊猫繁育中心、乐高乐园和科技公司小米运营的电动汽车厂等。其中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的扩建项目耗资22亿元,将为新一代科技初创企业提供入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