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心泉意
雷·库兹韦尔是我所知道的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
在2005年出版的《奇点临近》一书中,库兹韦尔把“奇点”定义成未来的一个时期,在那个阶段电脑智能和人脑智能会达到奇妙的融合。随着人类创造技术节奏的加速和科技力量的指数级增长,奇点临近的速度,远比人们预计的要快。
可能前一秒你还在抱怨新出的AI软件像个人工智障,什么都做不了。
下一秒就拎着两袋礼物到AI机器人前:“AI总,这两瓶是窖藏2亿年的酱香型石油,还有这几盒电池也是给您的,太阳能发电,干净,晒足180天!品质绝对纯,我那个项目200页计划书,拜托您了!”
“我时常因为过于变态而与大家格格不入……”
从前,未来学家雷·库兹威尔(Ray Kurzweil)是孤独的,他无法合群,因为他的想法过于超前,无法获得理解和认同。
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注意到了AI,也注意到了库兹威尔在18年前关于科技发展的预测,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说:“他(库兹威尔)说的几乎完全正确。”
今年75岁的雷·库兹韦尔是世界领先的发明家、思想家和未来学家,被称为托马斯·爱迪生的法定继承人,还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永不满足的天才”,被《福布斯》杂志誉为“最终的思考机器”,PBS将他选为过去200年间“16位创造美国的革命者”之一。
图1. 未来学家雷·库兹威尔
来源:网络
“雷·库兹韦尔是我所知道的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他的这本耐人寻味的书预想了未来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促使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极限——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超越我们的生命。”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如此评价库兹威尔,《奇点临近》更是被认为在这个领域近似《圣经》的存在。
库兹威尔在书中曾预言,奇点会在2045年来临,人工智能会完全超过人类。而他的最新观点则认为,2030年时,人类就可以获得永生。
所以作为未来学家,库兹威尔保守是不可能保守的,他现在最在意的——是保命,每天吃一两百颗保健药片,期望活到自己预测的未来。
本期【朋克金融学】带你了解《奇点临近》中,库兹威尔是如何理解人类发展,以及他关于未来的预测。
01
奇点在哪里?
技术正在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我们将朝着某种类似奇点的方向发展,一旦超越这个奇点,我们现在熟知的人类社会将会变得大不相同。
——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
1958年,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第一次把“奇点”的概念引入科技领域。由于指数增长的前半部分常常伪装成更符合直觉的线性增长,所以,冯·诺依曼认为当奇点来临时,人类历史的结构都会被撕裂。

在《奇点临近》中,库兹威尔把“奇点”定义成未来的一个时期,同时,他从生物进化和技术发展的层面,把世界进化的历程,分成了六个纪元。
■ 第一纪元:
物理与化学。宇宙大爆炸数十万年后,电子开始围绕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运转,原子出现,接着分子、碳链等也慢慢出现。
■ 第二纪元:
生物与DNA(脱氧核糖核酸)。几十亿年前,由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开始变得复杂,生命随之诞生。
■ 第三纪元:
大脑。以第二纪元产生的DNA为导向,进化出了可以感知信息的生物,人类大脑具有了思维能力。
■ 第四纪元:
技术。在人类理性与抽象思维的结合下,这个纪元由简单的机械化开始,发展为制造精妙的自动化设施。即从石制、木制工具的时代,到机械化、再到互联网时代的现在。
■ 第五纪元:
人类智能与人类技术的结合。这时人类技术的典型特征将会是:更大的容量、更快的速度、更强的知识分享能力,人机文明将会超过人脑的限制,人类将变得更有智慧。
■ 第六纪元:
宇宙觉醒。人类向宇宙其他部分注入了人类的智能,宇宙会充满了人类的智慧,变得更加高效、智能,是宇宙和奇点的最终结果。
根据库兹威尔的划分,我们现在正处于第四纪元末期,而第五纪元,就是“奇点”的开始。
偶尔还在自嘲“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差生”的我们很难去理解第五纪元里我们是如何会变得更有智慧的,这是因为许多预测均建立在现有的智力基础上,而当生物的极限被突破,未来会变得很难理解。
更不用说作者描述中宇宙觉醒的第六纪元了,可能那时直播中的你求榜一大哥刷点礼物时,转头刘慈欣就带着三体舰队咔咔给你刷火箭了。
而早在写书的时候,库兹威尔就根据模型软件给出了一些预测,2010年人类将拥有超级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2020年实现与个人计算机大小相同的设备模拟人类智能,2025年,可以使用软件模拟人类智慧,到2045年时,奇点来临,进入第五纪元。
截止到现在,他的大部分预测都对了。
02
奇点为什么会出现?
通常,技术上一个显著的进步往往源于对一个公式进行较小的改动。
——雷·库兹威尔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原始人大拇指轴点的微小改变使得人可以对物体做出更精确、更有力的操作。
相对地,黑猩猩和人在基因上的差异非常小,它们也具有一些智慧的特征。但黑猩猩拇指的长度只占中指的40%,而人类拇指长度约为中指的60%,黑猩猩的拇指短到无法接触到其余每根手指的指尖,虽然也能抓住物体,但无法更好地用力和进行精准操控。
开玩笑地说,黑猩猩的手无法紧紧“抓住”命运,或者“掐指”给自己算个命,导致一直留在“猩(新)手村”。
所以某种程度上,拇指轴点的改变是原始人类进化的一个奇点。

为什么奇点会出现?库兹威尔提出了加速回归定律,其中有两个主要的点。
第一,进化总是在用当前阶段产生的最好方法去创造下一阶段。
我们每个纪元的进化都是在利用上一个纪元进化的结果。比如第二纪元利用第一纪元的物理化学产生了DNA,第四纪元的技术在第三纪元大脑的发展上得以出现。在大拇指微小改变的基础上,大脑的更多创意得以实现。
第二,进化过程中的回报总是指数增长的。
如果把从第一纪元到现在第四纪元的关键事件做一个表,每项关键事件发生的间隔时间从一开始的几乎相同,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缩小。
这是因为进化过程的回报总是指数增长的。某样东西的进化会带动关联事物发展,比如人工智能会爆会反过来推动算力提升。电子技术、DNA技术、通信技术等等不同技术之间还有互相帮助,互相协作。
1990年,人类基因组破译工作启动,以当时的预计要几千年时间,但实际只用了22年就提前完工了。之前有报道说秦始皇陵已经挖了近50年,按现在的速度还要几百年,秦始皇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创造了几百年的就业机会和铁饭碗,但从科技发展指数增长的角度,远不用那么长。
另外库兹威尔还提到了范式转换,“范式转换”美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库恩在1962年首先提出,范式指一套清晰的概念、思维模式或研究方法等等,当一种范式增长的潜力用尽,增长开始趋于平缓的时候,会有新的范式取代旧的,格局打开,在新轨道竞争。

比如最近几年我们很明显的感受到每年手机更新变慢,搞得大家都在比拼拍照功能,就可以说算是范式的停滞。
我们半夜刷美食视频时总会感叹“食不我与”,幻想“等我有钱了,一定买一台可以尝味道的手机。”如果这个创新成真,就是一种范式转换,一种跃进式的革新,不仅科技界会颠覆,美食界也会重新洗牌。

【释义】食物不在我这里。
范式变换的速度也呈指数增长,库兹威尔在书里提到20世纪所取得的成就,等同于以2000年时候的速度发展20年所取得的成就,也将等同于未来14年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到2014年),依此类推,这14年取得的成就将等同于其后7年所取得的成就。
所以,奇点是加速回归定律的必然结果。同时根据库兹威尔的模型测算,由于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和机器技术三种技术革命在21世纪的同时发展,相互影响,奇点会在2045年来临。
03
人工智能会失控吗?
进化是一个创造持续增长秩序模式的过程。
——雷·库兹威尔
人类智能与人类技术融合的时间,被库兹威尔称为奇点。而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奇点来临时,人工智能是否会失控。
在书里库兹威尔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只有血细胞大小的纳米机器人可以以各种方式自动连接,在人体内自由游走,它们可以引导控制我们的视觉或听觉,使得我们无法分清虚拟还是现实。
设想一下,那时突然有一刻你想问问自己是不是被AI统治了,下一刻纳米机器人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对大脑发出一个指令,告诉你:“不,你没有。”
咱们怕的不是ChatGPT,而是ChatPUA。
2009年2月,Google和NASA联合建立了奇点大学,旨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库兹威尔便是奇点大学的校长。他对未来的态度还是积极的。
回看生命的诞生,它诞生于偶然下产生的秩序,又不断把外界无序的存在改造成为可以融入自身的有序结构,一直到现在。
作者把进化定义成一个“创造持续增长秩序模式”的过程。按直觉来说,不论是生物的进化,还是科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的复杂度都在不断增加。
但回到上文原始人进化中大拇指轴点改变的例子,与黑猩猩相比,轴点的改变没有增加基因的复杂度,但增加了秩序,这便是一种进化。

人们在过去的研究中确定基因组序列,用最基础的核心代码定义互联网和程序,化繁为简,便是为了实现可控有序地进化。“寻求更简单的理论”是科学的驱动力。
在库兹威尔的观点中,生物进化的目的就是活下来,算法演化的目的就是最优化引擎性能、效率,在人机融合的过程中,程序员需要提供一种测量标准,通过算法和逻辑使得技术进化过程变得有序。
目前来看:经济价值是一种标准,库兹威尔的加速回报定律正在转变成经济关系,每项高科技的进步都有市场需求作为驱动,商业价值是最重要的考量之一。
就好比即便今天大家把算力堆的极高,几倍于人脑,但如果无法解决能耗和体积的问题,就依然没有价值。
最高端的人机大战,往往只用拔它插头。
相比之下,人脑功耗只有20w的极低功率,每百分钟一口冰美式,再不济多啃一口小笼包。

另外,库兹威尔也认为西方科学本质的发散性极有可能令“G(触动物种的遗传)、N(复制物质的纳米)、R改变智慧和灵魂的机器”这三门可敬的学科失控,需要结合“注重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共存”的东方哲学,以东方哲学的收敛性作为制动系统。
上周【泉果探照灯】以色列总理和埃隆?马斯克的对话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一句话或许可以作为面对人工智能失控焦虑的心态:
“生活是一场搏斗。它被定义为一场搏斗。它一直都被定义为一场搏斗。在这里,你与自然力量竞争、与其他人或动物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停歇地改善自己的位置。这就是人类对自己的定义。我们的自我定义也基于此——无论是作为个人,作为国家,还是作为整个人类。
但是,现在这一基础可能受到挑战,也确实受到了挑战。因此,受到挑战的,既是我们在整个人类历史和进化过程中的自我定义,也是我们继续存在的问题。”
点击链接直达:
下期预告
奇点来临时世界会变得怎样?人类从1.0版本升级到3.0?有没有可能九年义务教育变成九秒义务教育?为什么库兹威尔认为奇点是一项经济命令,奇点来临和经济有什么关系?
敬请期待下期【朋克金融学】,继续为您带来《奇点临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