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开学,不少同学忙着规划学业、寻找兼职,却可能忽略一个隐藏风险:看似离校园很远的 “洗钱”,正以 “兼职刷单”“租卡返现” 等伪装,盯上大学生群体。正值 “全民反洗钱,护航新生活” 反洗钱宣传月,我们专门推出校园主题反洗钱宣传,引导大学生认清洗钱陷阱,守住个人信用与法律底线!
一、什么是洗钱?为什么要反洗钱??
简单来说,洗钱就是犯罪分子将走私、贩毒、诈骗等违法犯罪获得的 “黑钱”,通过开设账户、买卖金融产品、转账等方式,伪装成合法收入的行为,让 “脏钱”改头换面,让它看起来 “干净” 又合法。?
而反洗钱,就是国家、金融机构和每个人共同参与,通过识别、监测这些 “脏钱” 的流动轨迹,阻止犯罪分子把非法所得合法化的过程。这不仅能斩断犯罪链条,更能守护我们的财富安全、校园环境甚至社会稳定。
校园洗钱就在身边。近年来,越来越多犯罪分子把目光投向大学生群体:他们利用学生社会经验少、想赚 “零花钱” 的心理,以 “兼职刷单”“代收款返佣金”“租借银行卡” 等名义,让学生成为 “洗钱工具人”。近年来全国涉大学生洗钱案件中,不少学生因贪图小利出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或支付账户,最终不仅面临账户冻结、信用受损,甚至可能触犯法律,留下案底,影响升学和就业!?
二、校园洗钱典型案例:这些 “坑” 千万别踩!
案例 1:“高薪兼职” 竟是洗钱陷阱?
四处寻找兼职的大学生晓晓在网上看到一则帮忙收款即可赚佣金的广告。在金钱的诱惑下,晓晓将自己的收款微信和支付宝二维码出租给对方,这种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轻松赚钱的方式,让晓晓逐渐沉迷其中。为了钱能够来得快些,晓晓还把这一赚钱方式告诉周边的同学,拉拢同学参与其中赚取“介绍费”。
在信用卡诈骗案件中,将银行卡出租给他人进行非法活动从中抽成获利的情形很常见,这是明确的“洗钱”犯罪行为。直到公安机关上门时,晓晓仍以为这是正规的赚钱方式。为了千余元的蝇头小利,最终面临刑事追责。
风险提示:凡是要求 “代收陌生款项再转账”“不接触实物只走流水” 的兼职,极高概率是骗局!你的账户一旦接收赃款,就会成为洗钱链条的一环。?不要轻易被所谓“高额利润”诱惑,,间接或直接成了洗钱分子的帮凶,最终将会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案例 2:“租借银行卡” 换零花钱,代价惨痛?
公安局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中,通过研判分析,在校大学生小宇的账户存在资金异常情况,具体为:新办的数张银行卡在短时间内多次转账10余万元,“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这样的资金流动不太符合常理。”警方深挖发现,小宇通过网络认识的网店店主实为诈骗团伙,利用小宇的这些银行卡进行“跑分”转账。小宇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公安机关抓获,现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上述涉案大学生在办理银行卡时,都被银行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将自己名下银行卡出租、转借、转卖给他人使用是违法犯罪行为。但小宇还是被不切实际的高额利润诱惑,沦为犯罪分子实施违法犯罪的帮凶。
风险提示:银行卡、电话卡属于个人重要证件,租借给他人,就相当于为他人提供“洗钱工具”。帮助洗钱的账户将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直接影响个人征信,并受到法律惩处。
案例 3:“游戏充值” 背后的洗钱套路?
大学生小王在网络平台看到优惠游戏充值卡广告后,商家声称“充值金额越大,优惠力度越大”,更让他心动的是,对方表示如果绕过平台流程、直接通过银行卡转账进行交易,还能享受“额外折扣”。小王信以为真,然而在小王通过私人转账购买礼品卡后,其银行卡却因涉及洗钱交易被冻结。
风险提示:不法分子利用大额游戏充值优惠活动,诱惑年轻群体充值,表面是“薅羊毛”,实为洗钱陷阱,一定要警惕!各类充值场景早已成为洗钱分子转移赃款的 “幌子”。
三、学生防范洗钱风险:记住这 5 个 “绝不”!?
1.绝不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等):这些证件是个人的 “金融身份证”,一旦外流,风险完全不可控。?
2.绝不相信 “低投入高佣金”“代收转账返现” 的兼职:天上不会掉馅饼,看似轻松的 “赚钱机会”,往往是法律陷阱。?
3.绝不帮陌生人转账、提现或 “走流水”:对资金来源不明的请求,应坚决拒绝,避免沦为洗钱犯罪的 “工具人”。
4.绝不泄露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支付密码:即便对方自称 “客服”“师长”“同学”,也需先核实身份,密码泄露将直接导致账户控制权流失。
5.发现可疑情况绝不犹豫,及时举报:若遇他人拉拢参与 “可疑兼职”,或发现身边同学存在出租账户等行为,应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或拨打110报警,及时阻断风险扩散。
青春宝贵,法律红线不可碰!反洗钱是每个大学生的 “必修课”,这个九月,让我们一起学习反洗钱知识,守住自己的 “钱袋子”,也守护校园的安全与纯净。